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都是文比武大,在汉朝和三国时期,各大君王基本上都喜欢招揽贤士,也就是有文化的人,而武将一般都是自己的宗亲负责。而且最早的科举也是选有才华的人而并非武将,不过到了唐朝就开始渐渐有所改观了,出现了武举的制度专门选拔武状元。要知道古代真正的读书人比例并不是很高,而习武的人就很多了,到了清朝一共就出了100多位武状元。那武举的时候到底要考什么内容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。
在整个封建王朝,武将都是不可或缺的,抵御外敌或者开疆拓土都需要武将来完成。当文人被大的氏族垄断的时候,武人几乎也都来自世袭,为了改变由世家大族垄断朝廷官员的状况,唐太宗开始科举取士,逐渐摆脱了大氏族的钳制。而武则天称帝后,更是开创了武举,让武艺高超之人参加兵部举办的考试,考的也都是武艺,中举之后不看门第出身,按照成绩的高低授予不同的武职。从此有了“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”的说法。而宋朝鉴于唐末军阀割据,始终重文抑武,不过宋朝健全了武举制度,武举开始要求文武双全。
元朝武职只用蒙古人,明朝武将多数来自世袭,并不重视武举,更夸张的是武举的考官是翰林府的文人,而明朝的武举人写文章的水平强过武艺,而清朝,可以说是武举的鼎盛时期。满清入关后,全国范围内还有着持续不断的战斗,清朝初年,内外战事都持续不断,满清本就重视骑射,因此入关后为了战争的需要也重视武官的补充,而趁机笼络汉族人中的杰出人才。因此,在顺治三年,武举和文举同时开考取才。
和文举一样,武举也是三年考一次,如果有新皇登基或者其他好事会加开恩科。武举也是从下往上考。最初级的是武生,也就是武学的童子试,先考骑射,要求骑马来回三趟的时间能射出九箭,必须三箭或者超过三箭中靶才算过关,达不到三箭的就没有资格参加下一场。
第二项,考步射,这两场都达标之后,才能参加开弓、舞刀、掇石这三项考试。开弓也就是举子选择强度不同的弓,每次拉满为合格,只能拉三次,弓力分别为8力,10力,12力。三个级别。第二项舞刀,刀也是从八十斤,一百斤到一百二十斤三种不同的重量,举子要先选刀,然后一次性完成舞刀的动作才算过关。第三项掇石也就是要求举起考试准备的大石头,石头重量分别为二百斤,二百五十斤到三百斤,能选择一块石头举起一次就算合格。这三项技能考试必须有两项达标否则全部成绩作废。
武艺过关之后,就是考文了。也就是武举也要考策论,和宋朝一样,清朝的武举考内容涉及武经七书,包括七种兵法策略。在康熙朝,武举还要考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。武童生通过了县,府的考试成为武秀才后,才能继续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,考中举人之后成为武进士,进京参加殿试。武举人和文举人一样,分为三个等次。一甲的前三名就是武状元、武榜眼和武探花。从顺治朝开始,武举能考入三甲的人都会被授予武职。整个清朝一共产生120多个武状元。最后一个武状元在光绪朝,之后由于枪炮的发展,不在崇尚个人武力,武状元也就不再被需要了。
“秦始皇嬴政”这个称呼,现如今人们已经很习惯了,会很自…
◆刘禅明明一点也不傻,为何总是被人嘲笑? ◆鱼玄机温庭筠到底是什么关系?鱼玄机为何会出家? ◆梁思成简介 ◆萧后的一生是怎样的?萧后为何会嫁给六位君王? ◆罗马四暴君之卡里古拉,卡里古拉是怎么死的?说到辩机,大家都知道,他是一个和尚,而且还是一个才华横溢…
◆古人女扮男装为何看不出来?其实古代女扮男的确很难辨认 ◆舍利子是什么?舍利子是怎么得到的? ◆为什么说三国其实是一家人?魏蜀吴三国真的是亲戚吗? ◆杨秀清是烧炭的,为什么军事才能这么厉害? ◆古人是怎么发现金、银、玉非常珍贵的?每个地方的博物馆都是世人认识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窗口…
◆帮闲意思是什么?古代帮闲为什么被人看不起? ◆问米是真的吗?问米是什么意思? ◆猪八戒在高老庄三年,为何第三年才要将他赶走? ◆四大古都是哪四个 为何只有洛阳成为了地级市 ◆揭秘雍正杀自己儿子真相 雍正到底又没有杀儿子弘时随着拿破仑战争的结束,沙俄总算是能够腾出手来继续实施…
◆古代夏天穿盔甲热不热?如何在热天保持战斗? ◆诺曼底登陆5个登陆点,为何奥马哈海滩损失最为严重? ◆斯大林格勒德军有没有胜算 是哪里出现了战术失误 ◆兴势之战发起的原因是什么 兴势之战之后曹魏发生了什么变动 ◆日本人眼中的广岛核爆是什么样子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