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曹操,大家应该都知道,他在历史上和在三国演义里面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,虽然曹操生性可疑,但是对人才非常的重视。那么他有没有过非常残忍的屠城行为呢?据了解曹操竟然屠杀了二十万人,这是真的吗?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曹操做为三国君主,他既有仁厚仗义的一面,也有暴虐嗜杀的一面。此人两次屠城,滥杀无辜,一次是屠杀手无寸铁的徐州百姓,一次是坑杀官渡之战的投降士兵,造成近二十万人死于非命。
《三国志》记载:曹操屠杀徐州百姓,起因是他的老爹曹嵩在徐州被杀害。建安元年(公元196年),董卓为乱期间,曹嵩辞官返乡,到徐州琅王牙郡(今属山东诸城)躲避战乱。曹嵩在汉灵帝在位时花重金,买了一个太尉的官职,位列三公,他属于朝廷命官,徐州牧陶谦特意派张闿[kǎi]为护卫,保护曹嵩的生命安全,以及随行百余辆车子的财产安全。张闿见财起意,杀掉曹嵩,抢夺了财物,这件事儿本来不是陶谦的过错,可是曹操却怀恨在心。
建安三年(198年),曹操大举发兵攻打徐州,为父亲报仇,先后攻破十余城,在彭城(今属徐州)与陶谦展开决战,结果陶谦大败,徐州城后来毁于战火,六十三岁的陶谦忧劳成疾,郁郁而终。
曹操狂“屠彭城”,斩杀男女数万人,尸体堵塞河道,造成“泗水为之不流”,大军所过之处,“鸡犬亦尽,墟邑无复行人。”此次大屠杀保守估计也在十万人左右。建安五年(200年),刘备联合袁绍,发动了进攻曹操的战争,史称官渡之战,结果联军大败,曹操坑杀降卒七万余人。
曹操的上述残暴行为,都是史书确凿所载。这是千百年来曹操落下骂名的重要原因。它一方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,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曹操的残忍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曹仁传》还载,建安十一年(206年),袁绍外甥高斡在壶关反叛,曹仁随曹操围攻壶关,曹操下令说:城拔,皆坑之。这是曹操为人残忍的又一个例子。动不动屠城、坑杀,实际上不可能收到应有效果。当时壶关就连月不下,后来曹仁说:围城应给对方开条生路,现在公开告示城破必死,必然死守,这不是好办法。曹操有所悟,听取曹仁之言,结果城中士兵就投降。
当时的徐州是汉朝大粮仓,又有盐铁之利。对于曹操而言,徐州就是一块富得流油的腿库肉。只要能够从徐州这块地方获得补给,曹操的压力就可以得到立即性的缓解。或许对他而言,父亲之死就是一个出兵徐州的绝妙借口。除此之外,曹操为了消化这一百多万人口,他竟然也动起了死人的主意。
看过盗墓类小说的读者,一定对“摸金校尉”、“发丘中郎将”这些名词都不陌生。当然曹操未必有明文设立,但派人四处盗墓并搜刮金银财宝是绝对有可能的,可以想见曹操当下已是处于过路财神的状态,因此无所不用其极地“拓展财源”。
之后曹操所执行的屠杀行动,几乎都可以套用到这样的动机。后来曹操击败袁绍、进入其大本营邺城时,为了能将一举将袁家势力大幅削弱,断然下令屠城。这是因为他没有充裕的兵力可以维持治安,如果没能痛下杀手,只要曹军一旦离开,袁家势力马上又会死灰复燃,永无安宁之日。资源分配不足的压力,并未随着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而有所改善。
当然这些解释绝非将曹操的屠杀行为给正当化,只是因为汉末乱世距离我们的时间够久,久到我们可以很没血没泪地理性分析。反过来说,曹操所身处的也不是如今崇尚法治、平等的时代,用现代的价值观来评判曹操,对他也不尽公允。
人类尝到文明的甜头后,不免也要付出代价。为了保卫文明所带来的资源及权力,人类选择了武力相向。随着人类的数量逐渐繁殖增加,需要保护的事物规模也跟着扩大,原本少数人之间的斗殴也渐渐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战争。胜者基于巩固战果或者是发泄愤怒,于是发动无差别式的杀戮。
但事出必有因,曹操不是闲着吃饱没事乱杀人,他心中势必有需要捍卫的事物,而其价值显然远大过于千千万万条人命,足以让曹操手染鲜血也在所不惜。至于这个事物要称作“统一天下”、“复兴汉室”、“自立为帝”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曹操一踏上这条无间道后,就再也回不了头了。
百晓生所列的《兵器谱》排名,虽然并非所有人都信服,但在…
◆谢道韫为什么对自己婚姻不满 王凝之配不上谢道韫吗 ◆云缨原型是谁 云缨历史人物是谁 ◆历史上真实的法海是怎样的 是好是坏 ◆天机老人为何打不过上官金虹 天机老人究竟输在哪 ◆历史上刘曜是个怎样的君王说到曹操,大家应该都知道,他在历史上和在三国演义里面还…
◆潘嘎之交是什么意思 潘嘎之交是成语吗(含解释) ◆康茂才为什么被朱元璋重用 康茂才做了哪些贡献 ◆张仲景怎么发明的饺子 张仲景与饺子的典故介绍 ◆历史上皇帝的自称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◆吃鸡肉在唐朝为什么不算吃荤《盗墓笔记》中,张家族人一直负责守护青铜门背后的秘密…
◆盘点古代的100种刑法 看到第一种就看不下去了 ◆薄葬制度是谁提出的 曹操为什么选择薄葬 ◆为什么说司马炎是最仁慈的皇帝 ◆南坡之变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元朝从此由盛转衰 ◆克苏鲁人物介绍 解密赏金猎人托尼·摩根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二战的丧尸事件,很多人估计也都…
◆胡塞武装背后支持者是谁 胡塞武装是哪个国家的 ◆靖难之役死了多少人 朱棣为什么背叛朱允炆 ◆顺昌之战的结果如何 顺昌之战的历史影响 ◆日本大和号战舰沉没的原因是什么 哪里出现了问题 ◆古代将士头盔为啥要有个枪尖 有什么用